综合新闻

首席气候官·湖北双碳局丨专访湖北经济学院院长

三是适度投放碳金融产品。基于试点经验,选择成熟度较好的碳金融产品,率先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如碳配额质押、碳配额回购、碳资产托管等,进一步降低全国碳市场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循序渐进地开展全国碳市场碳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加快出台全国碳市场相关法律。欧盟、美国等国外成熟碳市场均是立法先行,国内碳市场试点先行,目前各方期待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为交易产品、交易行为等明确法律属性,为碳市场、碳金融发展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方洁表示,从“十三五”开始,历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要把武汉打造成全国碳金融中心,凸显湖北省对武汉发展碳金融产业的决心。“十四五”期间,武汉将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碳金融中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加强控排企业碳信息披露。控排企业是碳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碳金融的违约风险主要来自于控排企业。加强控排企业及项目的碳信息披露,给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明确、清晰的信号,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部不称问题,同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等激励约束机制,白名单企业可优先获得碳金融产品授信或融资。

自2014年启动碳交易试点以来,湖北碳市场已平稳运行7个履约周期,纳入15个行业的36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在交易额、交易量、换手率、市场主体数量等方面领先全国。凭借良好的碳市场流动性,湖北开展了一系列碳金融产品创新,在全国首创了碳资产托管、碳质押贷款、碳现货远期、碳基金等碳金融创新业务。同时,中碳登落户武汉,正在吸引碳交易相关的人才、信息、资金、技术、机构等绿色要素在武汉加速集聚,形成一个个市场主体。这些都为武汉打造碳金融中心奠定了产品基础和市场资源。

《21世纪》:随着碳市场的快速发展,碳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大,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监管问题也不容忽视。应该如何健全碳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加强碳市场监管。依托中碳登和中碳所,建立完善的全国碳市场监管体系,对碳市场的注册、登记、交易、结算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对异常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实时预警,提前处置,保证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为碳金融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方洁:碳金融实质上是将传统金融市场投融资工具与碳市场交易标的结合产生的一种创新产品或业务,所以传统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控机制同样适用于碳金融市场。除此之外,由于碳市场交易标的和制度要素的特殊性,碳金融的风险防控还要在以下方面予以加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 刘茜 实习生冯晶琳 武汉报道??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承载地、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之一,武汉正立足金融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碳金融产业,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

《21世纪》:近日,武汉出台了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武汉应该如何利用好优势,加速低碳领域的发展?

《首席气候官·湖北双碳局》系列报道本期专访湖北经济学院院长、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方洁。方洁曾长期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担任过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等职务。方洁表示,武汉一直在寻找金融方面的发力点,碳金融中心将成为承载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方洁:总的来说,武汉具有政策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以及区域优势。近年来,武汉市相继获得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要的政策支撑,为武汉市打造碳金融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方洁)

方洁:这个行动方案是武汉打造碳金融中心的行动指南,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而且保持了一定的创新度,比如提出建立低碳担保业务、设立补偿资金等。同时,武汉也在酝酿出台碳金融相关条例,更深入地解决制度供给方面的问题。

《21世纪》: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内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交易品种落地尚属于试验阶段,碳金融的发展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拓展?

同时,建立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出台气候投融资指导意见,明确气候投融资的适用范围、支持重点、支持工具和配套措施等;建立气候投融资评价体系,量化项目减排量,构建低碳项目库;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气候投融资部门,将气候因素纳入投贷业务;建立项目台账,定期评估实施效果,防止“漂绿”现象。

上一篇:武汉这家科技金融企业招两名高管

下一篇:推荐几种适合初学者看的经济金融类的杂志

Copyright © 2021 《武汉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