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武汉还提出了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加大投资招商力度、落实股权投资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政府引导基金激励机制、建设数字化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打造股权投资聚集发展基地、提升股权投资组织载体服务质效等14项措施。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提出将设立500亿规模政府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产业引导和多级放大功能,力争到2025年实现武汉基金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同时,还将共同设立市、区两级战略性母基金、重点产业基金、专项子基金等,基金主要聚焦武汉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优势项目开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
与此同时,政府引导基金对优质VC/PE机构的门槛也悄然降低。此前,规模100亿的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招GP,出资比例最高可达40%,该基金的返投比例要求为1倍。还有青岛,也将返投比例从最早的2倍降到了1.1倍。
目前,“投早投小”成为各地新趋势,武汉也不例外——对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武汉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将根据规定以实际投资金额的15%给予其管理机构奖励,每投资1家最高奖励100万元;面临投资损失的,按规定年限依项目首轮投资实际损失金额的20%给予补贴,每个项目最高补贴300万元。
而靠“合肥模式”走红的安徽省也不遑多让。据了解,安徽省一直在进行“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探索,不仅在创业项目所需的科创资源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吸引企业入局;政府还从“十三五”期间就拿出170亿建立母基金,“十四五”期间出资500亿,提出打造四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以充裕的项目和资金吸引到了大量头部GP。
此外,武汉支持设立二级市场基金和并购基金。鼓励各类资本发起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鼓励现有母基金引入二级市场基金策略(S策略),面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项目受让二手份额或者股权,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方式。按照S基金在武汉实际投资金额的1%对其管理人给予奖励,每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累计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还有更多新的探索开始出现。其中,多个政府引导基金都提出“省、市、区县等联动”,为VC/PE的募资和投资下沉铺路,提高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面对退出难的问题,多地成立S基金,开始尝试“PSD模式”,即母基金+S基金+直投,进一步拓宽退出渠道。此外,地区产业项目、人才引进、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服务等也成为争抢GP的潜在优势。
这样的力度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
投资界-解码LP从武汉方面获悉,月初武汉市地方金融局牵头起草《武汉市关于加快发展股权投资行业的若干支持政策(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投资基金。
比如深圳。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创投行业的城市之一,深圳目前正着力打造“国际风投创投 中心城市”。今年4月,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鼓励VC/PE落户深圳,提出最高奖励达到2000万,并提供各项补贴优惠;此外还提出扶持重点风投创投机构在深圳发展,对达到营利要求的机构最高奖励2000万。
按照《征求意见稿》,市、区政府引导基金参与设立的母子基金,在母子基金中的出资比例不超过20%,天使基金、种子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中的出资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40%。
为了吸引优质VC/PE落地武汉,《征求意见稿》给出了大礼包——对新设立或者新迁入且资金托管账户设在武汉市的股权投资基金,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如今,政府引导基金大爆发,各地对VC/PE的争抢如火如荼,GP们在意的返投比例、投资限制,奖励激励政策等都有了不同程度松绑。
武汉筹划500亿产业引导基金
今年3月,长江产业集团整合设立了长江创投和长江产投两支母基金,总规模500亿。母基金引导放大设立5000亿元各类基金,重点谋划推进新能源电池、数字产业、半导体产业链等一批省级战略基金;随后太保资本200亿元超级险资母基金也落地武汉.....至此,中部又一个“创投之都”正在崛起。
Copyright © 2021 《武汉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